对于高抛光粉来讲,氧化的品位越高,抛光能力越大,使用寿命也增加,---是硬质玻璃长时间循环抛光时(石英、光学镜头等),以使用高品位的抛光粉为宜。低抛光粉一般含有50%左右的ceo2,其余50%为la2o3?so3,nd2o3?so3,pr6o11?so3等碱性盐或laof、ndof、prof等碱性---物,此类抛光粉特点是成本低及初始抛光能力与高抛光粉比几乎没有两样,因而广泛用于平板玻璃、显像管玻璃、眼镜片等的玻璃抛光,但使用寿命难免要比高抛光粉低。
稀土抛光粉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对抛光粉性能有重要影响。
对于一定组分和加工工艺的抛光粉,平均颗粒尺寸越大,则玻璃磨削速度和表面粗糙度越大。在大多数情况下,颗粒尺寸约为4μm的抛光粉磨削速度。相反地,如果抛光粉颗粒平均粒度较小,则磨削量减少,磨削速度降低,玻璃表面平整度提高,标准抛光粉一般有较窄的粒度分布,太细和太粗的颗粒很少,无大颗粒的抛光粉能抛光出高的表面,而细颗粒少的抛光粉能提高磨削速度。

此外,稀土抛光粉也可以根据其添加剂的不同种类来划分,稀土抛光粉生产技术属于微粉工程技术,稀土抛光粉属于超细粉体,国际上一般将超细粉体分3种:纳米级(1nm~100nm);亚微米级(100nm~1μm);微米级(1μm~100μm),据此分类方法,稀土抛光粉可以分为:纳米级稀土抛光粉、亚微米级稀土抛光粉及微米级稀土抛光粉3类,通常我们使用的稀土抛光粉一般为微米级,其粒度分布在1μm~10μm之间,稀土抛光粉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一般使用在玻璃抛光的后工序,进行精磨

在稀土抛光粉的消费中,日本是消费者,每年约生产3550吨~4000吨抛光粉,产值35亿~40亿日元,还从法国、美国和进口部分抛光粉。其中抛光粉消费市场是彩电阴极射线管。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阴极射线管的生产转向海外,而平面显示产品产量迅速增加,对基抛光粉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估计日本在液晶显示用平面显示器生产上消费的抛光粉约占其市场的50%.90年代以来,日本将其阴极射线管用抛光粉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向海外转移,如:日本清美化学从1989年开始在海外生产阴极射线管用基抛光粉。